最新消息
市定古蹟西屯張廖家廟秋祭大典隆重登場 見證百年家廟文化傳承
發布單位: | 日期:2025-11-09 | 點閱次數:2
西屯區市定古蹟張廖家廟今(9)日舉行「秋季祭祖大典暨天與公冥誕祭典」,上百位宗親依循傳統三獻禮共同緬懷祖德,並為六世祖天與公冥誕祝壽,祈願風調雨順、宗族昌盛。民政局長吳世瑋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活動表示,張廖家廟見證地方開發與族群融合,是宗族團結與敬祖思親的象徵,並感謝張廖家廟董事長廖德淘長期配合市府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倫理教育,期盼持續推動文化再利用,讓更多市民瞭解張廖家廟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
吳局長指出,張廖家廟為紀念第六世祖天與公而建,創建迄今逾百年,俗稱張廖公廳、廖祖厝或天與公祠及承祜堂,是台中地區廖姓氏族規模最大的祖祠,建築格局嚴謹、雕飾精緻,展現高度歷史與藝術價值,並於民國74年登錄為市定古蹟。每年舉辦春秋兩季祭典,象徵宗親團結與慎終追遠精神,感謝張廖家廟董事長廖德淘及歷任董事會成員、宗親長輩長年致力於古蹟維護與祖德弘揚,凝聚家族情誼,傳承文化脈絡,成為地方文化延續的重要典範。
吳局長提到,西屯張廖家廟是日治時期建造的傳統閩南詔安客家式建築,採三堂二過水與環形圍屋格局,斗栱造形多樣精緻,被譽為中台灣祠堂建築典範。由於多年來歷經地震與颱風侵襲,屋面多處滲水、構件破損,影響建築安全,市府於110年啟動修復工程,並在112年完工,修復後的張廖家廟重現古蹟風華,不僅恢復祭祀功能,也增設文化展示與教育推廣空間,成為結合歷史傳承與文化再生的重要場域。
立法委員廖偉翔、市議員黃馨慧及張廖乃綸均表示,感謝廖董事長與各位宗親長輩多年來對文化保存與古蹟修復的投入與努力,鄰近家廟外的福星路至逢甲一帶也增設人行友善空間、紅綠燈及禁停措施,讓家廟周邊環境更加完善。未來也將持續攜手各單位,結合周邊觀光與商業發展,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產業的永續共榮,讓家廟成為兼具歷史、文化與生活意象的重要地標。
民政局說明,清代漢人入墾台灣後,各地移民紛紛興建家廟宗祠,不僅勉勵子孫敬祖追思,也寄託思鄉情懷,對地方發展與社會凝聚都有深遠影響。張廖家族源自福建漳州詔安,自清代起積極參與墾拓與水圳開鑿,對中台灣發展貢獻卓著,並奉行祖訓「生當姓廖,死後歸張」,光緒12年(1886年)族人倡議興建宗祠,至宣統3年(1911年)祠廟落成,迎奉六世祖天與公牌位入祀,其後持續增建廂房與圍屋,於1916年完工。自此,張廖家廟成為族人追思祖德、傳承文化的信仰中心,香火綿延,百年不輟。
今日祭祖大典,立委廖偉翔、市議員黃馨慧、張廖乃綸、民政局長吳世瑋、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文化局專委朱瓊芬、西屯區長鄭錫禧、西屯戶所主任林淑美、財團法人台中市西屯張廖家廟董事長廖德淘及上百位宗親均到場,市議員陳淑華、林祈烽、楊大鋐也派員致意。
(11/9*12)*民政局
網站連結:來源網址
回上一頁